對于熱愛美食的人來說,法國意味著左岸咖啡館的香濃咖啡、浪漫餐館里姿態撩人的普羅旺斯四喜魚湯、細膩肥美的鵝肝、香滑纏綿的三文魚醬,還有燭光下令人心醉神迷的粉紅色香檳……這是唇齒間的法國風情。所以有人說,法國文化其實是一種“口舌文化”,因為法國人愛說話、愛接吻、愛吃、愛喝。
不僅如此,法國的美食,以精致豪華的形式感,給食客帶來的不僅是味蕾上的美味與滿足,還有對藝術創作的突破追求。上個世紀初的二十年里,拉普桑紅茶、水果蛋撻、維扎松蛋糕、巴倫西亞海鮮飯、勃艮第葡萄酒、黑加侖烈性酒,都是當時的藝術沙龍聚會里不可缺少的社交魔法。
海明威說,巴黎是不散的宴席。法國人總是從傍晚六七點開始,先喝酒聊天,然后再慢悠悠地用餐,頭盤、湯、主菜、甜品,循序漸進,一絲不茍,沒有三四個鐘頭是結束不了的。他們將食物視作興趣所在,不僅重視吃,更注重如何吃,從食物中獲取樂趣和知識。
法國菜的精神在于突出食物的原味,奉行食物天然的原則,要人第一時間接觸到鮮活的口感和天然的肌理,所以加進的任何配料、配菜,甚至于搭配的酒,都只是為了讓食物回到本真性格,用天然和新鮮徹底地取悅食客。
黑松露、鵝肝和魚子醬,這三種法國最貴的食材,是法國宮廷和皇家社交盛宴上最令人垂涎的美饌。鵝肝醬是法國大餐的標志性前菜。肥美的鵝肝醬,用銀色的小餐刀涂抹在烤好的面包上,所有的食欲在那一剎被忽然撩起。一碗蔬菜湯,姿態萬千,淡黃色的湯上漂浮著奶油的小螺旋。海鱸起骨之后,加橄欖油在鍋里用慢火煎,味道鮮甜清新。
如同美麗年代里的社交沙龍般,法式餐廳的布置一般慣用拱形窗子、弧形椅子、精致的水晶、妖嬈的帷幔、婉約的墻壁、手繪的玻璃等元素勾勒出優雅高貴的生活情調。難怪在法式餐廳求婚成為眾多食色男女的傳統劇目。
目前巴黎最著名的甜品店要數皮埃爾·赫姆法式蛋糕店了。它在全世界都享有美譽,該店著名糕點師皮埃爾-赫姆甚至被人們尊稱為“糕點界畢加索”。一道名為“分享激情”的冷拼系列甜點一式八件,單價就開到了人民幣近千元。里面的食材有番茄、瑪斯卡彭奶油、橄欖油、黑橄欖碎塊和常用于制作香水的龍涎等。
法國的甜點實際上有三類:第一種是用來佐餐的面包。最有名的就是長棍面包baguette。還有細長棍面包、鄉村面包、黑麥面包、麩皮面包、谷物面包、大長棍面包、白面包等等,通常論斤出售。這類面包通常的用途是佐餐,從頭盤的沙拉到正餐,面包一陪到底。長棍面包還可以做三明治,是法國人常吃的食物之一。